- 潘俊锋;齐庆新;毛德兵;任勇;王元杰;
冲击矿压发生存在冲击矿压危险源,给出了冲击矿压危险源概念;通过对微震监测技术、地音监测技术以及采动应力监测技术应用效果的对比分析,提出冲击矿压危险源的辨识是冲击矿压防治的前提;冲击矿压危险源辨识技术存在各自适用范围,对于冲击矿压危险源的搜索定位必须实现层次化。
2010年02期 v.15;No.93 4-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官网下载次数:85 ] |[摘要阅读次数:384 ] - 胡炳南;胡广福;
从煤矿采空沉陷区利用的必要性出发,介绍了煤矿采空区勘察技术和稳定性评估内容;提出了物探3种常用方法的应用条件和钻探中的技术要求;通过覆岩裂缝带高度与荷载影响深度计算,系统地研究地基空间可靠性;分析了地表移动期和地表残余移动变形,给出了适宜建设的时间建议和稳定性评估标准;提出了采空区地基的5个分区方案;介绍了煤矿采空区勘察和地基稳定性评估技术范例,旨在为采空区规划利用提供参考。
2010年02期 v.15;No.93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官网下载次数:93 ] |[摘要阅读次数:402 ] - 王强;李强;
以漳村煤矿2302综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利用FLAC数值模拟软件,对开切眼支护解除条件下围巷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切眼附近巷道的位移变化曲线及工作面动压超前和滞后影响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开切眼支护解除有利于矿压控制,提高了煤矿的经济效益。
2010年02期 v.15;No.93 13-1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官网下载次数:77 ] |[摘要阅读次数:342 ] - 张明伟;窦林名;王占成;郑玉友;
为了加强深井冲击矿压预测情报有效性,介绍了SOS微震监测系统的结构、原理、布置、定位与监测信息后处理;针对采空区残余应力以及断层构造应力诱发冲击矿压的问题,以微震监测为基础,分析了不同地应力作用下可能的冲击危险。结果表明:微震活动持续不均衡活跃并呈增大趋势时有较高冲击矿压可能性;微震活动持续沉寂但矿压显现异常强烈时有较高冲击矿压可能性;微震监测系统在深井冲击危险等煤岩动力灾害的监测预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结论对于矿井冲击矿压监测与治理工作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2010年02期 v.15;No.93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官网下载次数:69 ] |[摘要阅读次数:384 ] - 刘音;陈静;刘进晓;张新国;曾庆科;
采用相似材料模拟方法,研究了长壁工作面膏体充填采场覆岩结构演化和覆岩移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充填采场覆岩结构演化和覆岩移动有别于常规采场,充填采场覆岩结构主要是以拱的形式进行演化,而不是铰接岩梁的形式;覆岩移动则主要是以离层的形式由下向上逐渐发展,并且上位岩层的离层是在下位岩层离层闭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2010年02期 v.15;No.93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官网下载次数:81 ] |[摘要阅读次数:350 ]
- 孙洁艳;
"三下"采煤技术在矿井压占煤炭资源的开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九龙矿"建下"采煤的实际条件,提出了先条带跳采后全采、先外围后正下协调全采和先边角后矸石充填等新的开采方案和采后处理思路,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类似条件下的"建下"开采,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010年02期 v.15;No.93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官网下载次数:71 ] |[摘要阅读次数:312 ] - 孙万明;王明立;张华兴;
地表倾斜后,必然引起地表输电塔的倾斜。以输电塔基础底面最大压力作为判别依据,利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2种方法,在相同情况下与普通独立基础进行对比,得到大板基础可承受的地基倾斜极限值的计算公式。
2010年02期 v.15;No.93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官网下载次数:74 ] |[摘要阅读次数:316 ] - 祝琨;
用相似材料模拟的方法,以兴隆庄矿为例,研究管道压煤开采岩层及地表移动的规律以及压煤开采对管道本身产生的影响。实验得出:管道压煤开采的岩层及地表移动规律与传统的规律基本一致;管道下压煤采出后,在管道纵剖面的下方会出现悬空状态,对管道的安全造成不利影响,而管道上方的地表会出现隆起与裂缝,对土地造成破坏。为今后管道过采空区的研究提供参考。
2010年02期 v.15;No.93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官网下载次数:77 ] |[摘要阅读次数:298 ] - 孙岐发;
抚顺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内横贯一条走向东西、倾向北西的逆断层——F1A断层,受抚顺西露天矿持续采剥且深度不断增加的影响,厂区地基变形逐年增加。建立厂区沉降观测站,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确定了F1A断层移动机理和对变形的阻断作用。利用F1A断层的阻断作用,对F1A断层进行科学地灾害治理,使F1A断层上盘的变形明显减小。
2010年02期 v.15;No.93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官网下载次数:0 ] |[摘要阅读次数:349 ]
- 褚晓威;徐元强;鞠文君;
通过对深部巷道围岩力学和变形特征的分析,运用弹塑性、应变软化和蠕变3种模型分别模拟高应力下的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得出蠕变模型的变形量大于其他模型,且受力状态最差。利用华丰煤矿的实测数据验证深部高应力巷道的蠕变变形量远大于掘进时的短期变形量。最后得出深部高应力巷道的模拟应采用蠕变模型。
2010年02期 v.15;No.93 46-49+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官网下载次数:74 ] |[摘要阅读次数:359 ] - 宋军;
针对岳城煤矿3号煤层具体地质力学特征,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对综采工作面巷道煤柱合理尺寸的确定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煤柱尺寸的确定原则和方法,并给出了不同强度条件下煤柱合理宽度。
2010年02期 v.15;No.93 50-5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官网下载次数:74 ] |[摘要阅读次数:359 ] - 黄相明;
灵新煤矿为多煤层联合开采,由于采掘接替紧张,致使在上覆煤层开采过程中,下覆煤层工作面的回采巷道要在其下掘进,对该类巷道支护技术进行了现场工业性试验研究,提出了合理的支护技术方案,可以有效控制围岩变形。
2010年02期 v.15;No.93 52-5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官网下载次数:79 ] |[摘要阅读次数:364 ] - 黄茂鸿;隋晓东;
深部大断面交岔点结构复杂、应力集中程度高,支护难度大,通过现场调查交岔点的破坏形式,分析了破坏机理,采用"先让后抗、适当让压"的支护思路,实施锚固索耦合支护及底角锚杆控制底鼓,采用"双控锚杆"降低了独立岩柱长细比,提高了交岔点"牛鼻子"部位的支撑能力。将试验方案应用于工程实例,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2010年02期 v.15;No.93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官网下载次数:73 ] |[摘要阅读次数:382 ] - 崔千里;康红普;
锚杆支护锚固力的传递机理非常复杂,在前人研究的锚固力剪应力指数分布基础上,考虑了围岩体和锚固剂相对刚度对剪应力分布的影响,给出了锚杆锚固力沿杆体长度的计算表达式,并推导出了锚杆锚固段围岩体剪应力沿径向的分布曲线,以期为锚杆支护设计和施工提供更有效的理论指导。
2010年02期 v.15;No.93 56-5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官网下载次数:75 ] |[摘要阅读次数:341 ] - 勾密峰;管学茂;张海波;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石膏、石灰、硅酸钠对矿渣巷旁充填胶凝材料早期及后期强度的影响;对胶凝材料硬化体进行了综合热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探讨了矿渣巷旁充填胶凝材料的水化机理。通过试验研究发现矿渣胶凝材料中石膏石灰均存在一个最佳掺量,制备出的胶凝材料早期强度高,后期强度稳定,适合作为巷旁充填材料的胶凝材料。
2010年02期 v.15;No.93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官网下载次数:71 ] |[摘要阅读次数:311 ]
- 王国法;赵志礼;
分析液压支架立柱外载特征,提出了抗冲击双伸缩立柱结构和原理,建立了双级伸缩立柱冲击力学模型,分析了影响立柱抗冲击性能的因素;进行双伸缩立柱底阀动态分析和设计,解析双伸缩立柱"爬行"现象,给出了避免"爬行"应采取的措施。
2010年02期 v.15;No.93 62-6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官网下载次数:75 ] |[摘要阅读次数:387 ] - 章元;
五沟煤矿1017工作面采用长壁大采高综合机械化开采,所使用的ZY7600/24/50型掩护式大采高支架在工作面基本顶初次来压期间掩护梁出现了严重损坏,通过对支架支护强度、初撑力、掩护梁的受力和强度,以及使用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而在支架的设计、加工、使用等方面找出了事故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2010年02期 v.15;No.93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官网下载次数:21 ] |[摘要阅读次数:377 ] - 陈学锋;
详细分析了特殊地形条件下工艺布置复杂的胶带输送机运行特性,给出了胶带输送机在不同工况下圆周力及拉紧力的计算方法,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说明了对处于临界状态下的复杂胶带输送机的设备选型,只有在充分了解工艺要求、分析各种工况条件下的受力情况,并加以对比分析的前提下,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
2010年02期 v.15;No.93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官网下载次数:68 ] |[摘要阅读次数:287 ] - 王建国;
通过对液压支架设计变量分析,采用MATLAB软件开发了一套液压支架四连杆机构优化设计系统。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把支架设计变量输入到该系统,实现了对四连杆机构结构尺寸和铰接点坐标的优化设计;优化设计的四连杆机构满足双扭线轨迹曲线偏摆量,并可以降低支架连杆的重量。液压支架四连杆机构优化设计系统代替了人工设计,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提高了设计精度。
2010年02期 v.15;No.93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官网下载次数:85 ] |[摘要阅读次数:550 ] - 孙桂英;
液压支架推移方式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支架的推移速度。详细分析了目前国内液压支架常用的几种推移方式的工作原理、推移机构的布置及优缺点,说明了框架连接推移方式和双交替单向阀式推移方式不但能满足推溜和拉架的要求,而且综合性能最好。
2010年02期 v.15;No.93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官网下载次数:69 ] |[摘要阅读次数:322 ] - 程军;
通过泵站使用及维修中的"感官诊断"方法,并结合维修经验,分析了乳化液泵站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提出了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为煤矿企业提高现场的使用管理水平和降低维修时间提供了依据。
2010年02期 v.15;No.93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官网下载次数:72 ] |[摘要阅读次数:347 ]
- 娄金福;齐庆新;蓝航;任勇;王传朋;
根据焦坪矿区覆岩的赋存特征,类比了其他矿区的冲击矿压案例,提出了焦坪矿区潜在的重大冲击灾害性。以具体工作面为例,参考已有的煤岩体冲击倾向性和物理力学性质实测结果,结合顶板运移实测结果,以冲击矿压发生的三因素理论为指导,从冲击倾向性、力源因素、煤岩体组成结构等三方面论证了孕育冲击矿压的成熟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冲措施。
2010年02期 v.15;No.93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官网下载次数:82 ] |[摘要阅读次数:411 ] - 李志军;宋选民;赵建明;付玉平;邢平伟;
为掌握近距离下位薄煤层工作面矿压随基岩厚度、松散层厚度、采高等因素变化的规律,在液压支架上安装了KBJ-60Ⅲ-1型综采工作面矿压监测仪器,对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进行现场实测。依据所采集的数据对支架初撑力、时间加权平均阻力、循环末阻力,工作面来压步距和动载系数等基本矿压参数进行了分析,观测到近距离下位薄煤层44305工作面在推进过程中5次支架受压较大情况,并分析了压力增大的原因。对近距离下位薄煤层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设计以及顶板控制有重大意义。
2010年02期 v.15;No.93 82-8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5K] [官网下载次数:78 ] |[摘要阅读次数:327 ] - 秦子晗;潘俊锋;任勇;
参考七台河新兴煤矿地质条件,运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对薄煤层作为保护层开采时,其围岩应力变化和被保护层的应力分布特征、卸压范围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上保护层开采范围的增大,采空区下的煤岩应力急剧下降,被保护层达到安全开采的区域范围也不断增加,卸压效果相当显著。
2010年02期 v.15;No.93 85-86+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官网下载次数:65 ] |[摘要阅读次数:376 ] - 党保全;刘超;
结合新庄孜矿井下监测区域巷道的实际情况,利用从加拿大ESG公司引进技术水平先进的矿山微震监测系统MMS(Microseismic Monitoring System),对在煤岩体钻孔内使用锚杆树脂或水泥浆固定传感器的技术进行了试验和改进。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保证传感器和煤岩壁充分地紧密耦合,使传感器不易从孔内脱落而影响监测效果,并且该法操作简单、造价低廉、灵活性强。
2010年02期 v.15;No.93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官网下载次数:89 ] |[摘要阅读次数:410 ] - 杨春林;武书泉;
根据地质补充勘探灵新煤矿四采区煤层露头及上覆煤层存在古小窑采空区,但老采空区范围、具体积水深度、积水量和静水位标高等均不确定。为了确保矿井安全生产,通过采用FDG-A型防爆多功能高密度电法探测法、反射共偏移探测法、单点探测法等井下物探、钻探和巷探相结合的方法,圈定老采空积水边界、确定古小窑含水系数,并通过安装特殊孔口管、流量表、压力表、放水装置,实现安全、高效、可控、快速探放老采空区积水152×104m3,在国内水害防治工作中具有一定创新性。
2010年02期 v.15;No.93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官网下载次数:77 ] |[摘要阅读次数:368 ] - 张寅;韩荣军;
为了进一步探索防治冲击矿压的治理方法,减少冲击矿压对千秋煤矿的威胁,千秋煤矿在研究煤矿井下钻孔高压水力压裂技术时,通过采用电磁辐射仪、微震系统、钻屑法等监测技术,分析得知,高压水力压裂过程中,煤体不断破裂,应力不断释放,应力集中区域应力得以解除,从而达到了冲击矿压的有效防治,同时该技术具有增透、消突、降尘、阻止自然发火等多项功能,实测证明高压水力压裂是煤矿灾害综合治理技术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010年02期 v.15;No.93 95-9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官网下载次数:67 ] |[摘要阅读次数:372 ] - 黄旭超;程丽;陈宴勤;王艳华;
结合穿层钻孔发生喷孔的表现形式及力学条件,运用非线性理论中的突变理论对穿层钻孔发生喷孔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基于矿井钻孔安全施工的需要,介绍了穿层钻孔安全施工的防喷孔措施。通过现场应用认为:采用防喷孔措施能有效控制穿层钻孔施工过程喷出的煤与瓦斯,消除打钻过程中由喷孔引起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2010年02期 v.15;No.93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官网下载次数:69 ] |[摘要阅读次数:315 ] - 刘会杰;
水闸墙是井下防水的一项主要安全设施,根据对葛泉矿东井的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了水闸墙硐室的断面、支护形式的选择及水闸墙泄水管、水沟和水闸墙结构形式、墙体长度、嵌入围岩的深度的计算过程,并具体指出了水闸墙的施工要求。经现场施工验证水闸墙过水能力,耐压能力也符合要求,为矿井的水害防治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010年02期 v.15;No.93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官网下载次数:69 ] |[摘要阅读次数:348 ]